产后伤口一直疼?护理还得找技巧!
随着宝宝响亮的哭声响起,十个月的「怀孕马拉松」终于圆满结束。
虽然宝宝的出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喜事,但妈妈辛苦闯关后难免会带点硬伤。
那么,月嫂该对新妈妈产后的伤口如何进行护理呢?顺产和剖宫产有什么区别?我们一起来聊聊吧~
顺产的产伤护理
顺产的伤口一般是生产时会阴撕裂或侧切导致的,相对于剖宫产的伤口要小很多,相对复原速度比剖腹产来得快。
通常在产后1-2周,会阴伤口疼痛感消失,2-4周即可愈合。
一般护理
勤换卫生垫:
伤口长时间泡在湿透的卫生垫中有增加感染的风险,伤口也很难愈合。
消毒与清洁:
每日可用0.5%的碘伏给会阴伤口消毒2-3次,平时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与干燥。
大小便之后都应用水冲洗会阴并另行消毒,注意从前往后,避免细菌感染。每次如厕冲洗后或者擦澡后都应用消毒棉或者无菌面纸轻轻擦干水。
PS:冲洗一定用温凉的开水,而不是冷水加热水,因为冷水没经过高温消毒,可能含有细菌,增加感染的
风险。
避免用力:
勿提重物,保持大便通畅(火龙果通便效果似乎不错~)。
排便时注意不要屏气使出「吃奶的劲儿」来与便秘抗衡,一不小心,缝好的伤口可是会裂开的。你可以遵医嘱使用大便软化剂比如开塞露,让排便更畅快点。
避免性生活:
产后6周内,得忍!
血肿、水肿的预防及护理
术后注意刀口情况:
如果切口缝合后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,且越来越厉害,或者有肛门坠胀感,很可能是缝合前止血不够而形成血肿,应马上联系医生。
注意睡姿:
往伤口对侧睡。若伤口在左侧,则往右侧睡;伤口在右侧,则往左侧睡。这样既避免伤口受压,方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而避免血肿,还可防止恶露流入伤口内。
遵医嘱进行药物湿敷:
如果有血肿了,可以用50%硫酸镁溶液冷敷。
若是水肿,卧位休息时,可以将臀部抬高些,以利回流而减轻水肿,也可用50%硫酸镁溶液热湿敷。
拆线前后的注意事项
侧切一般在产后3-5天拆线,如果是美容线缝合,一般不用拆。
拆线前后检查切口有无红肿、硬结或者脓性分泌物,如果出现发红、发硬、发热、渗液及压痛,应立即去医院处理。
即使拆线了,切口处的组织还是很脆弱,平时活动要适当,动作舒缓轻柔,不可过多运动。
剖宫产的产伤护理
剖宫产的伤口恢复起来当然慢很多,表皮伤口在产后1-2周基本愈合,但要完全恢复,约需5-6周。
一般护理
消毒与清洁:
每日查看切口有无异样,若伤口出现红、肿、热、开裂等状况应尽快到医院检查。
按时用75%酒精给伤口消毒,以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抹,遵医嘱更换纱布和胶带。
术后,医师会在伤口上贴美容胶,再覆上纱布,纱布满4天后可以取下,渗血或潮湿时应立即取下。
美容胶则可以在一周之后轻轻撕下来,改用换气纸胶带。
出院时,医生会在妈妈的伤口贴上一块敷料包,这个敷料包最多只能贴3天,敷料潮湿时应立即更换。
保持干燥:
术后2周内避免切口沾水,万一弄湿,应立即擦干并消毒,洗澡时宜用毛巾进行擦浴。2周后等伤口愈合再淋浴,恶露未排干净之前应禁止盆浴。
及早排气:
可多翻身或者适当活动促进排气,减少气体对腹部伤口的压力,同时产后头一两天不宜食易胀气的食物如黄豆、蛋黄、牛奶等。
避免腹部用力:
勿提重物,减少下蹲动作,伤口未愈合前尽量少抱宝宝,2周后再开始做产后运动操。
注意睡姿:
休息时最好采取侧卧微屈体位,如左侧卧位,不仅利于血液循环,还可减少腹壁张力,避免伤口受到牵拉。
刀口发痒
伤口结痂后会感到瘙痒,特别是夏天,疤痕被汗液浸润更容易出现痒痛。
妈妈切不可用手抓挠,应及时清除汗液,让医师开一些药膏涂抹以缓解不适,等待痂自然脱落。
还可每天用手指头轻轻按摩伤口3-5分钟,可一定程度减少疤痕产生。
刀口疼痛
刀口在麻醉药效过后会开始疼痛,一般产后2-3天可缓解。
如果疼痛持续或者出现红肿发热或流液,轻微按压伤口有刺痛感,那么很可能是伤口发炎化脓了,需及时就医。
促进刀口愈合的食物
长达十几厘米的伤口,恢复起来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。
妈妈产后的食物一定要营养丰富、热量充足、均衡搭配。
组织的修复急需蛋白质,而剖宫产的妈妈也会失血较多,应多补充复含蛋白质、铁、锌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。
如:鸡,肉,鱼,蛋,动物肝、血,海带,木耳,红枣,枸杞,苹果,橙子等。
小编碎碎念:477 流感来袭,打疫苗管用吗?
一般社区医疗保健人员会在妈妈出院后3天、14天、28天进行3次产后访视,妈妈要记得哦~
另外,产后42天的检查也是很重要哒,确保妈妈恢复如初,继续元气满满!
推荐阅读↓↓↓